根据《拉姆萨公约》 中湿地的定义, 全世界湿地面积约为2.6×10 6 km 2 , 占陆域总面积的1.4%。
中国湿地具有类型多、 绝对数量大、 分布广、 区域差异显著、 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。 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(其中不包括江河、 池塘等) , 占世界湿地的10%左右,位居亚洲第一位, 世界第四位。 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, 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, 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, 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, 浅海水域270万公顷; 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, 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, 稻田约3800万公顷。 从寒温带到热带、 从沿海到内陆、 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。 为许多水禽和水生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。
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, 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、 大小兴安岭、 若尔盖高原及海滨、 湖滨、 河流沿岸等, 山区多木本沼泽, 平原为草本沼泽。
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。据统计, 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, 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。 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、 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, 中国湖泊划分为东部平原地区、 蒙新高原地区、云贵高原地区、 青藏高原地区和东北平原与山区等五个自然区域。
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, 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。 因受地形、 气候影响, 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, 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, 河流较少, 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。 其中,外流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流域总面积的65.2%, 其中注入太平洋的外流河流域面积占全国流域总面积的58.2%。 在内陆河区内有大片的无流区, 不产流的面积共约160万平方公里。
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。 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。滨海湿地以杭州湾为界, 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的两个部分。 杭州湾以北的滨海湿地除山东半岛、 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基岩质海滩外, 多为沙质和淤泥质型海滩, 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。 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是环渤海的重要滨海湿地区域, 其中辽河三角洲有集中分布的世界第二大苇田--盘锦苇田, 面积约7万公顷。 环渤海滨海湿地总面积约600万公顷。 江苏滨海湿地主要由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的 部分构成, 仅海滩面积就达55万公顷, 主要有盐城地区湿地、 南通地区湿地和连云港地区湿地。杭州湾以南的滨海湿地以基岩质海滩为主。 其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口-杭州湾、 晋江口-泉州湾、 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。 在海湾、 河口的淤泥质海滩上分布有红树林, 如海南至福建北部沿海滩涂及台湾岛西海岸地区。 热带珊瑚礁主要分布在西沙和南沙群岛及台湾、 海南沿海, 其北缘可达北回归线附近。
中国的稻田广布亚热带与热带地区, 淮河以南广大地区的稻田约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90%。 近年来北方稻区不断发展, 稻田面积有所扩大。 全国现有大中型水库2903座, 蓄水总量1805亿立方米。 另外, 人工湿地还包括渠道、 塘堰、 精养鱼池等。